Sunday, April 19, 2009

自责

星期天的下午,我没有勤奋地工作,没有改作业,没有设考题,也没有做运动。无聊地看电视节目,沉醉于感官的刺激。这是不是没有意义?内心充塞着罪恶感。多么可笑的罪恶感!吉本芭娜娜写的《王国二》就提到了都市人的这种悲哀,多数人都把自己麻醉于视觉感官的刺激里头,看电影,玩电脑游戏至到上瘾,无法摆脱,然后变得呆滞。另一组人自觉这是一种“毒品”,不去沾染它,但是又无法避免地与这些现代产品生活在一起。然后感觉自己的堕落并自责起来,接着努力地对抗这种诱惑,厌恶自己的庸俗,无法逃脱都市生活设下的圈套。但是吉本芭娜娜说得对,罪恶感,厌恶自己的行为和沉迷及堕落的能量是同等的,是一样消极和负面的。所以为保持清醒,而感受着的痛苦人,和戒不了毒瘾的吸毒者是同等的无知和承受相等的痛苦。只是前者精神痛苦比较明显。不过,那些沉迷于都市情欲与视觉刺激的人们也不能自得其乐,‘毒瘾’还是会侵蚀他们的身心。他们也会骤然间醒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聊,因达不到快感而郁闷。这也是他们不开心的原因。只是他们善于欺骗自己,善于掩饰。

这不是什么新发现,心理学家找就发现了吧,不然,就不会有workaholic的字眼出现了。工作也像毒品一样,更可恶的是工作并没有带给你快感,拼命工作只是因为要避免罪恶感。

写这文章就是为了要化解这罪恶感。要调整自己的心态,不要再“变态”下去。与自己对话,了解自己的真正感受。也许如吉本芭娜娜书里提到的,我只是不适应新的生活,所以无聊,变得虚无,但这些都是“妄想”而已。身体实实在在地存在着,就得实实在在地呼吸。也许,我需要学习的就是呼吸。最近也有点感悟到一呼一吸之间,充满着智慧,哲学。好希望多一些时间留给自己去感受呼吸,触摸到自己的心跳,为自己而活。

Saturday, April 11, 2009

假日

4月10日是许多新加坡老师都很期待的一天。在耶稣受难日的这一天受难的老师也可以暂时喘一口气休息。感谢耶稣,上帝和圣母玛利亚。我是衷心地感激耶稣为世人所承受的一切,虽然很多时候我并不确定上帝和上帝之子到底存在吗?即使存在,他们是否全能?即使他们全能,又是否仁慈?对上帝对世人所作的一切,我经常感觉祂的残酷多于祂的仁慈,既然上帝能让自己的孩子受那么多的苦,相比之下上帝让我们受的苦应该属于‘仁慈’。无论如何还是万分感激数百年前耶稣为世人受苦受难,即使到了今天,耶稣的受难依然为我们带来曙光。即是带给我们难得的假日。

难得的假日最适合做什么呢?好好地睡觉,补充睡眠?到公园跑步,接触大自然?找朋友聊天,丰富自己的社交圈子?到处购物减压?理发?收拾?改作业?备课?写报告?脑子里要做的事是数之不尽的,这个to do list 是长的不得了。

假日,最想做的还是休息,于是深深地吸口气,把一切“该做”的事都忘掉。轻轻地问自己想做什么?好想出去走走,想看看画。我不是那种有气质,会评画的人。我只是很想看看美美的东西。而且,我知道到美术馆去看画,能让心情沉淀下来。什么都不想,就是纯粹地看作品中色彩的变化,点与线的牵动。没有特别的期待,反而总有点意外的惊喜。吴冠中的画让人很快乐。他画中的那些色彩缤纷的彩点像花,像星,像精灵,也像人。他的画充满着动感,生命力。看着看着笑容会从嘴角溢出来。他的画是有活力的,有些甚至有暴发力。有一幅“雪山”,就让我震撼得说不出话来。另一幅“残荷”,让我有点想哭。欣赏他的细腻,荷花哪有百日红的?凋零的荷花也是生命循环中最有生命力的体现。好想再去看。

像我这样一个对艺术一窍不通的人,看画就变得很纯粹。喜欢就喜欢,不喜欢也不会讨厌。而且看得很仔细,想象的空间更多一点。看简介时,总会大吃一惊,为自己无知和猜测感到好笑,却也觉得看事情的角度可以很多元哦!有时,懒得看简介,我爱怎样看,怎样想是我的事。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,可以放慢脚步,放空心情,细细地看,柔柔地想象。我最喜欢自己一个人看画的自己。

看画和读诗很像。只是读诗需要更多的专注力,身体和精神太累时,更本无法读诗。因为有一天的假日,我也到图书馆借书,走到放诗集的橱柜时,尝试翻阅,读不下去,感觉好挫折。清除知道心情太复杂,没有放空,思绪太杂乱,根本无法读诗。上次读诗的时候,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。我是个粗枝大叶又心急的人,真正能静下心读过的诗很少,很少。而且总是无法记得其优美的文字。只是记得细读诗句过程中的一种意境,一股感动人心的能量在字句间感化我,甚至会净化我。只是这样的机遇不多,因为我总是静不下心读诗。能鉴赏诗和画肯定是一种天赋,好希望自己能拥有多一些这样的天赋和心。

最后,假日最开心的事还是看了画与朋友见了面。买了新衣服犒赏自己,唉,我还是俗气的普通女子。诗还是没读成,倒是看了两本书。明日,又要奋斗了。多希望假日能再长一点。